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骨科因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接受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伤椎交叉置钉的非减压融合手术患者39例。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32~55岁,平均42.2岁;随访13~21个月,平均14.6个月。通过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参数:伤椎前缘高度H1和H2,腰椎前凸角(LL);记录手术前后VAS评分和伤残ODI指数,分析比较各时间节点参数变化。结果第一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3±1.3)mm增至术后1周(24.7±1.5)mm(P=0.000),末次随访时(24.5±1.9)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330)。第二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15.4±1.0)mm增至术后1周(25.5±1.8)mm(P=0.000),末次随访时(25.4±1.5)mm(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676);腰椎前凸角LL由术前37.1°±2.2°增至术后1周46.1°±2.2°(P=0.000);末次随访时45.6°±2.5°(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172)。VAS评分由术前(6.9±1.1)分降至术后1周(3.5±0.5)分(P=0.000);末次随访时(2.2±0.6)分(与术前比较P=0.000;与术后1周比较P=0.000)。ODI由术后1周(26.1±2.8)%降至末次随访(14.5±1.3)%(P=0.000)。结论伤椎单边交叉置钉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双椎体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和腰椎曲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对比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生活质量差异。方法以2005年12月~2007年10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骨科收治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683例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及81例健康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统计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的分值均低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的分值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总体较差,手术组生活质量好于非手术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并探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102例老年转子间骨折,男46例,女56例;年龄60~93岁,平均76.5岁。稳定型34例,不稳定型68例。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动力髋螺钉(DHS)固定82例,近端交锁钉(PFN)固定5例,多枚钉(空心螺纹钉或斯氏钉)固定9例,动力性髁螺钉(DCS)固定6例。结果:102例随访6~72个月,平均3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依据疗效评价标准,术后功能恢复优72例,良20例,差10例。其中髋内翻3例,钉子突出股骨头2例,内固定螺钉断裂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术后感染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术后诱发原合并症9例。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应针对不同的骨折类型及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术者熟悉的内固定方法。DHS是治疗的常用方法。对逆转子骨折或伴严重骨质疏松症则采用PFN治疗。对全身情况较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Ⅰ、Ⅱ型转子间骨折,才考虑采用加压镙纹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